详情介绍:
说起太极拳,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儿时在红梅公园看到的情景:一群大爷大妈穿着白色绸缎拳服,迎着清晨的阳光,一招一式缓慢推进。这些天,记者在清晨又去红梅公园走了走,发现在公园里练太极拳的大爷大妈没以前多了,难道是常州现在练太极的人变少了?采访了一圈才发现,原来龙城太极在这些年有了这么大的变化。
“东方芭蕾”,从公园跳进了专业教室
袁德胜是常州养心太极联合会的创始人,练太极拳35年,开太极专业教室7年,在练习太极拳方面,他有不少自己的体会。
“80年代初那会看了电影《少林寺》,当时很多年轻人都去练拳、练太极,我也是那会喜欢上的。刚开始就是自己看书学,去公园里看其他人练,自己也就是在公园里和家里练练。”袁德胜说,他后来去了北京、武汉等多地工作,接触了不同的太极拳爱好者,开了眼界,才知道在公园里自己随便练,顶多只能练到筋骨,并不能发挥太极拳真正的功能。2009年,袁德胜获得了香港国际武术节杨式太极拳第二名,同年,他创办了养心联合会。
袁德胜练的是杨式太极拳,练拳35年,让他在太极运动疗法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番研究。“练拳有三个过程,一是把拳练到身上,严格遵守太极宗师杨澄甫的‘动手非太极’;二是把拳练到丹田,就是所谓的‘全凭一粒混元气’;三是把拳练到心里,任由神经掌控,真正达到‘有意无意是真意’之境。太极拳是美好的事物,我们练拳练功,探索太极奥秘,不是单纯为了成为武术家,更多人是想通过太极拳来养生,来治疗一些疾病。”
袁德胜认为,太极拳必然是往养生方向发展的。在他看来,正确运用太极拳中的武式,完全可以提高免疫系统复原能力,同时也能调整免疫系统功能,“现在也正是越来越多人明白了这一点,才会从公园来到我们专业练拳的地方,一来是想养心健身,二来也是能避免练拳中常见的膝盖半月板受伤的发生”。
蒋建平是平济堂陈式太极拳健身养心会馆的馆长,他也是经历了一番周折才领悟到找专业师傅教太极有多重要。
相对于太极拳的治病功能,蒋建平还是更看重太极拳的健身功能。“其实也不能说在公园打太极拳不好,毕竟在公园练拳也算是运动了,运动了与不运动是不一样的,只是正确地练拳和不正确地练拳之间,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。”他说。
蒋建平从2000年开始练太极拳,练了10年陈式太极拳,一直都是自己在红梅公园里练,在2010年遇到师傅石冬冬之前,他觉得自己已经十分厉害,可是给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来的师傅石冬冬一看,“当时他就说我身体完全不放松,肩膀都不松,打出来的拳顶多就是招式套路熟练,没有太极拳的精髓”。10年练拳,一下子被这么评价,蒋建平当时情绪一度十分低落,“那会我才意识到找专业老师教太极是多么重要的事情,自己在公园里练再久,都不能体会到太极是一项放松的运动,也无法懂得太极中的‘劲’”。
掌握了正确的练拳方式,蒋建平现在每次练拳最大的体会就是心情变得更愉快,身体也更放松,随之而来的就是性格也没以前那么急躁,心胸更加宽广了。现在,蒋建平自己开了太极拳馆,位于南大街四楼,老师也从河南陈家沟直接请来,“让有经验的老师来教,对初学太极拳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