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四时养生之大雪
发布时间:2020-12-07 浏览:1560次
“大雪”节气在今年的12月7日,是入冬后的第三个节气。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,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,随着节气大雪的到来,天气会越来越冷。
同一天地,同一时节,南北温差虽然很大,但冬天进补的习俗却不约而同,“冬令进补,来春打虎”可见冬补的作用有多大。但不少人进补后出现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、脸上冒痘、大便不通、咽喉肿痛等症状,这就可能是进补不当造成的,当中就涉及到一个进补的次第问题了。
我们的肠胃长年累月的进食各种食物,加上偶尔生活作息不规律,消化吸收排泄难免出点状况,让垃圾在体内有存留,在进补之前通过食物或药物来对肠胃垃圾进行一次清扫,非常有必要哦。萝卜有消积除胀的功效,适用于饮食积滞、脘腹胀满等情况。民谚里有句话叫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取的就是萝卜的理气,消积(积食、积液、积痰)功效从而达到消除胃肠胀满的作用。中医认为它味甘性寒,可下气、消食、利尿、润肺祛痰、解毒生津。日常可以选用新鲜的白萝卜,洗净削皮,切丁,根据个人喜好加生姜或者大枣一同榨汁饮用,连服上几天萝卜汁,可以清洁肠胃,就能将体内淤积的毒素、浊气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,这时再进补就能使补品更好地吸收了。温馨提示:体质脾胃虚寒、容易腹泻的人不适合服用白萝卜汁。
人体的腋窝(极泉穴)、肘窝、膝盖窝(委中穴),简称三窝,是体内湿毒容易堆积的地方。如果急躁易怒容易上火的人,不妨试试以虚掌拍打“三窝”,每次连续拍打5-10分钟,每周1-2次,这种垃圾清理能让人变平和。
有类人冬天脾气大,常常头晕、气短、注意力不易集中、不喜嘈杂等,这可不一定是肝火旺或性格不好,很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,他们经不起体力脑力过多消耗,容易心烦易怒。中医理论认为:心藏神,血养神,气血不足,神失所养就会出现心烦无耐性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阳气者烦劳则张。(烦劳就是超过限度的“劳”,)耗伤气血使阳气虚亢,表现为“张”类似“火气大”。对这类人平时要注意补气养血,略加安神定志之品。可用党参、黄芪、太子参、当归、大枣等甘温补养气血之品煲汤水。气血充足则心定神安,而脾气自然缓和。古方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一证,即同此理。此外,还可按摩、针刺足三里、百会、四神聪、气海、关元等调补穴位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,其华在发,其充在骨,为阴中之少阴,通于冬气。”所以冬季补肾是顺势而为。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冬季进补的特点,食用核桃、枸杞、羊奶、黑芝麻、桑葚子、阿胶等温性补肾食物。
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枸杞子“甘平而润,性滋而补”功能 “补肾润肺,生精益气”;桑葚子则能补肝益肾,生津止渴,且能促进消化、助排便、降“三高”,特别适合冬季服用。进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,如果调补得当,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,还有快乐和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