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四时养生之立夏
发布时间:2020-05-05 浏览:1583次
2020年05月05日 星期二,立夏
立夏节气的由来
二十四节气,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、物候、气候变化以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节令。“二十四节气”最初是以北斗斗柄指向确定。当北斗斗柄指向东南,为立夏。现行的“二十四节气”采用的是“定气法”划分,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°所到达的一定位置;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,每15°为一等份,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。当太阳黄经达45°时为立夏节点。“二十四节气”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
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(公元前239年)就已经确立了,预示着季节的转换,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。实际上,若按气候学的标准,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℃以上为夏季开始,“立夏”前后,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“绿树浓阴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”的夏季,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,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~20℃上下,正是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的仲春和暮春季节。进入了五月,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。立夏时节,万物繁茂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根据民俗专家们的说法,立夏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,同时专家们指出古代很多节日和其习俗都是来源于祭礼,当然“立夏”也不例外,根据一些资料显示,“立夏”出现最早也是源自于古代的祭礼,在周朝的时候,人们对神明的祭祀不再是每日在固定的时刻进行,而是将祭祀的时间变为季节变换的时候,譬如: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
立夏时节,万物繁茂。明人《莲生八戕》一书中写有:“孟夏之日,天地始交,万物并秀。”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,冬小麦扬花灌浆,油菜接近成熟,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,故农谚有“立夏看夏”之说。据记载,周朝时,立夏这天,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“迎夏”,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。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,称“立夏节。”
在季节上,立夏其实也是夏季的开始,也就意味着暴雨、雷雨天气会增加很多,万物进入一个蓬勃生长的季节。在农村,至今还有许多关于立夏当日的天气情况来预测夏季的整体天气趋势,譬如:“立夏不下,旱到麦罢”、“立夏不下雨,犁耙高挂起”。
立夏养生
立夏后天气渐热,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,故而气候干燥,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、呼吸而大量失去。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,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,生理机能失调———易出现“上火”症候———造成咽干口燥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干燥、小便发黄、口腔溃疡、痤疮等病症。故立夏时节要防止“上火”:首先要生活有规律,注意劳逸结合;饮食宜清淡,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,多吃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;可以多喝点牛奶,多吃豆制品、鸡肉、瘦肉等,这样既能补充营养,又可达到养心强心的目的;平时多吃蔬菜、水果及粗粮,以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,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;多饮水,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、汗中排出,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;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、喝少量的酒,以促使气血流通、心脉无阻,预防心病发生;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火的药物。
此外,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人们极易烦躁不安,好发脾气。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,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人的心理、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—内分泌—免疫系统互相联系、互相影响。所以,情绪波动起伏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得较为低下,起居、饮食稍有不妥,就会引起各种疾病,从而影响健康。特别是老年人,初夏之时,老年人气血易滞,血脉易阻,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,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。所以,老年人在立夏之时要做好精神养生,保持平和的心态,切忌狂喜大怒伤心;要多做一些偏静的事情,如绘画、练书法、听音乐、下棋、种花、钓鱼等,以调节紧张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。
立夏时,昼长夜短,天亮得早、黑得晚,此时人们可以根据这节气变化晚些入睡、早点起床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。但由于起得早、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,故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午休,以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,消除疲劳,保持充沛的精力。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,但不宜过长,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。午睡醒后不宜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,因为这时脑部供血量不足,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性紊乱,使人感到头昏脑胀。因此,午睡醒后在床上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为宜。
另外,立夏之时,人们常常衣单被薄,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伤风感冒,一旦患病不可随意用发汗剂,以免汗多伤心。
立夏节气的传说故事
传说故事:
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,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,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,到城南郊外迎夏。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。汉代也沿承此俗,《后汉书·祭祀志》载:“立夏之日迎夏,于南 郊,祭赤帝祝融,车旗服饰皆赤。”歌《朱明》,舞《云翅之舞》。到宋代,礼仪更趋繁琐。至明代始有“尝新风俗”。清代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载“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,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,相互馈送”。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,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,也有叫“吃补食”的。民间习俗还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都踩烂”,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,还可以耐暑。有的立夏食笋,有的立夏喝酒,都是赶在节日这天,名曰“立夏见三新”,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,各家蒸新茶,并配以各种水果,馈赠亲戚邻居。
传说故事:立夏“称人
“称人”的来由有多种传说。其中之一是说元末朱元璋起兵时,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活捉了去。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,后经多方打探才得知常遇春被关进了监牢。
朱元璋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,一面差人买通元军将领,一面通过朋友贿赂牢头,让他们好生对待常遇春,不要让他遭罪。俗话说“有钱能买鬼推磨”,“吃了人家的嘴软,拿了人家的手软”,再加上元军将领和那牢头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,正愁没门路巴结朱元璋,哪还敢给常遇春罪受呢?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?弄得不好将来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灭九族的事呢!
牢头禁子的老婆见丈夫一连几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就问丈夫何故。听丈夫说了常遇春的事后,他老婆哈哈一笑说:“这事还不好办,你先称一下常遇春有多重,再好酒好肉的养着他,只要他不瘦不就说明他在牢里没遭罪么?”
第二天,牢头真的按老婆说的给常遇春称了体重,这天刚好是立夏日。打这以后牢头每天好酒好菜地待候着常遇春,生怕他瘦了一星半点。
一年后,朱元璋率军攻克了那座城池,从牢里救出了常遇春,牢头禁子为了表功,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称了一下常遇春的体重,常遇春不仅没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来斤。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。朱元璋大喜,笑着说:“好,好,立夏,立夏,称人,称人。”打这以后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