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四时养生之惊蛰
发布时间:2025-03-05 浏览:143次
2025年3月5日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——惊蛰。
此时春雷始鸣,蛰虫惊醒,大地回春,正是阳气升发、万物萌动的仲春时节。惊蛰不仅标志着自然界的复苏,也是人体调养肝气、顺应天时的关键节点。以下从节气特点与养生要点展开,助您把握春日健康密码。
一、惊蛰的由来与气候特征
1. 节气释义 “惊蛰”古称“启蛰”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”此时春雷惊醒冬眠的昆虫,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,民间亦有“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能歇”的农谚。
2. 气候特点 惊蛰时节,冷暖空气频繁交锋,天气变化多端:时而阳光和煦,时而春雨绵绵。气温虽整体回升,但昼夜温差大,且“倒春寒”现象时有发生。此时人体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易出现春困、口干、情绪波动等问题。
二、惊蛰养生四大核心
1. 饮食调养:省酸增甘,润燥护肝
原则:顺应肝气升发,避免过食酸味收敛肝气,宜多食甘味食物以健脾养胃。
推荐食材:
养肝类:菠菜、枸杞、猪肝(如菠菜猪肝汤)、韭菜(升发肝气)。
润燥类:梨(煮水或冰糖蒸梨)、银耳、莲藕(防春燥咳嗽)。
健脾类:山药、小米、红枣、薏米(可煮粥或煲汤)。
食疗方推荐:
乌梅白糖汤:缓解风热感冒,生津止渴。
姜梨饮:鸭梨与生姜榨汁,润肺化痰,适合咽干咳嗽者。
2. 起居运动:春捂护阳,动静结合
春捂要点:遵循“下厚上薄”原则,重点保护腰腹、脚部,避免寒邪入侵。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再逐步减衣。
运动建议:
以舒缓活动为主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,促进气血运行但不过耗阳气。
放风筝:开阔环境中的轻度运动,既能舒展筋骨,又可调节情绪。
应对春困:早睡早起,午间小憩20分钟;睡前泡脚(可加艾叶或生姜),按摩涌泉穴助眠。
3. 情志调理:疏肝解郁,平和心境
春季肝气旺盛,情绪波动易导致肝郁气滞。建议:
通过冥想、赏花、练字等方式舒缓压力,避免焦虑暴怒。
穴位按摩: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)疏肝气,搓两肋助气血通畅。

4. 防病要点:抵御外邪,增强正气
防呼吸道疾病:惊蛰后细菌活跃,需注意通风,多吃大蒜、绿茶等抗菌食物。
护心血管: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,避免情绪激动与过度劳累。
祛湿健脾:南方“回南天”湿气重,可饮茯苓薏米汤或淮山芡实粥,健脾利湿。
结语
惊蛰是生命力的觉醒,也是调养身心的黄金期。顺应“天人合一”之道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的科学调理,可助肝气畅达、阳气升发,为一年的健康打下根基。愿您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时节,心怀希望,身披暖阳,与万物共赴春日之约。
学练正宗太极,认准养心太极
联系人:袁先生
手机:13685282568
微信号:y804451040
咨询QQ:804451040
E-mall:804451040@qq.com
中心官网:www.czyxtj.com
常州养心太极联合会
地址:常州市天宁区元丰苑门楼二楼、三楼(与天宁寺大门隔岸相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