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四时养生之冬至
发布时间:2021-12-21 浏览:1323次
冬至,又称“日短至”、“日南至”等,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。坊间流传“冬至一阳生”的说法(记述在《恪遵宪度抄本》等作品中)。其实严格来讲,“阳”有阴阳概念的阳与太阳的阳。
在冬至这一天,除了吃饺子,还有哪些习俗?
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相传是源于医圣张仲景。张仲景告老还乡时,发现有许多受冻的百姓,耳朵都冻坏了,他心生怜悯,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,以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,做成一种叫“驱寒娇耳汤”的药物,无偿给百姓们吃,许多人因此得救。张仲景的善举让百姓们心生感激,后来每逢冬至,人们都会模仿医圣老爷子包饺子吃,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习俗。至今,民间还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。尽管现在人们已经不太会挨冻受饿了,但吃饺子这一习俗中的文化内涵依旧被保留下来,且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。
当然,吃饺子不是冬至里的唯一习俗,冬至也不是北方人才过,南方人对于冬至的热情,一点都不比北方少。
在广东,有“加菜”吃冬至肉的风俗,大部分广东人都会在这天吃烧腊与姜饭。客家人认为,冬至时的水最为淳正,所以客家人还有冬至酿酒的习俗。
杭州人会在冬至吃年糕,这一习俗可谓源远流长,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,直到现在依旧被杭州人民传承着。每逢冬至,杭州人都会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,取年年长高的吉祥意味。
除了年糕和糯米饭以外,江南水乡还有还有冬至吃汤圆和赤豆糯米饭的习俗,在这天,家家户户都会做上汤圆和赤豆糯米饭,一为庆祝节日,二为祈福防灾祛病。
在山东滕州和四川,人们会在这天喝羊肉汤,滋补冬日。相传这一习俗来源于汉高祖刘邦,他曾在冬至这一天吃樊哙煮的羊肉,赞不绝口,于是民间形成冬至日吃羊肉汤的习俗和传统。
当然,各地的习俗也是相互影响的,比如西川也是吃汤圆的,北方也有不少人喜欢和汤圆,南方人也会在这天吃饺子,这也是中华民族同宗同源的体现。
冬至养生
1、冬至节气养生之饮食调理
冬季人体偏寒固然是需要进补,并且是进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,但是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,冬令时节饮食调理,个人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,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。另外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不宜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,主要是因为辛辣刺激的食物易生内火;牛、羊、狗等家畜类的食物易造成饮食不化,聚湿生痰,所以最好是少吃为妙。在这里更多的是建议多吃些补充津液的食物,如荸荠、藕、梨、萝卜、白菜等。
俗话说“寒从脚底,病从心生”,由此可见,脚不仅是人体重要器官,还连结着心脏等重要部位,所以冬季保护好自己双脚能够有效的避免各种疾病的危害。所以在这里建议,各位朋友每天晚上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,特别是那些总是会出现冻疮的朋友,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,对于预防冻疮还更加有效。
3、冬至节气养生之定时起居
冬至之后,白天时间缩短,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调整,最好是早睡晚起,等到天亮再起床,尤其是老年人,有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等慢性病,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,不能醒来立马起床,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。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-10点出来运动,或者下午3-5点运动都可以,不用非要早起运动。
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,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,这样阳气升发,还可以晒太阳补阳,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。除此之外,年轻人更要多运动,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,很少晒到太阳,身体内血液不畅通,更容易生病,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,减少感冒。
冬至节气养生的食谱
1、羊肉炖萝卜。原料:白萝卜、红萝卜各200克,羊肉250克,姜、料酒、食盐适量。
做法:将红萝卜、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,羊肉洗净切块,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备用。沙锅放入清水,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、生姜、料酒,小火炖至六成熟,加入萝卜,焖至羊肉烂熟,调入精盐、味精即成。
功效:益气补虚、温中暖下。
2、参归羊肉汤。原料:党参15克,枸杞子15克,当归10克,羊肉150克,生姜10克,大枣10枚。
做法:将羊肉洗净,斩成小块。其余用料洗净,生姜拍烂,备用。全部用料放入锅内,加适量水,小火煮3小时,加精盐调即成。
功效:健脾补肝肾。